中资退潮不断,多年布局终难维继 - 知乎
(图源:Supchina)
近日,英超南安普顿足球俱乐部发布官方宣布,Sport Republic集团从中国老板高继胜手中购买了南安普顿的80%股份,成为球队大股东。至此,南安普顿的中国老板时代划上句号。
这也意味着欧洲五大联赛中属于中资绝对控股的球队仅剩五支,分别是意甲的国际米兰(苏宁)、英超的狼队(复星国际)和西布朗(云毅国凯)以及西甲的格拉纳达(双刃剑)和西班牙人(星辉娱乐)。此外,也有中方财团持有着诸如曼城、里昂等球队的小部分股权。
从2015年中资的不断涌入,到近年来诸多资本力量的相继退出,七年的光景,强大的中国资本对欧洲足坛产生了影响,也给中国足球带来了些许改变。但这股浪潮的褪去似乎不可避免,“退潮”之后,留下的却是“一片狼藉”。
01 强势入驻,中资杀入五大联赛
2015年初,万达集团宣布以4498万欧元的价格收购马德里竞技20%的股份,这是中国企业首次投资欧洲顶级足球俱乐部。中方资本家杀入欧洲五大联赛的序幕就此拉开。
2015年末,星辉互动娱乐注资6000多万欧元收购并增资西班牙人俱乐部获得其56.2%的股份,实现对这支西甲历史悠久的著名俱乐部的绝对控股,星辉娱乐也成为首个控股欧洲五大顶级联赛足球俱乐部的中国企业。
2016年6月,重磅消息再次传出,苏宁体育以2.7亿欧元获得了国际米兰70%的股份,成为意甲豪门的最大股东。尽管当时国米正处于疲软期,但苏宁入主并带来的大批资金还是让人对俱乐部满怀期待。(图源:Fansnerazzurri)
自苏宁来到意甲,中资开始席卷欧陆足坛。同年6月14日,夏建统旗下的联合睿康集团全资收购刚刚从英超降级的老牌俱乐部阿斯顿维拉,并立志带领维拉杀回英超。7月,7天酒店创始人、铂涛集团董事长的郑南雁以个人名义与其他中美投资者通过联合收购的方式获得法国尼斯足球俱乐部80%的股份,其中郑南雁拿到45%的股份,成为俱乐部最大的单一股东;复星国际也在同期以4500万英镑左右的金额收购了英冠俱乐部狼队。8月,当时仍在英超的西布朗俱乐部宣布被云毅国凯(上海)体育发展有限公司为首的中国财团收购,成为英超历史上第一支由中国大陆资本控股的英超球队。
紧随其后,李勇鸿任公司董事局主席的中欧体育与AC米兰主控公司菲宁韦斯特签署了协议,以5.2亿欧元收购米兰俱乐部99.23%的股权,并承诺将在3年内投入3.5亿欧元资金用来引援重建。这也意味着米兰双雄同时被中国财团收购,米兰德比演变成为中资德比。
2017年,双刃剑体育总裁蒋立章连续出手,完成了了对西甲球队格拉纳达的绝对控股以及当时意甲球队帕尔马60%股份的收购。由此蒋立章也实现了拥有重庆力帆、格拉纳达和帕尔马三支职业足球俱乐部的壮举。
直到2018年中资大举收购欧洲联赛职业球队的浪潮才逐渐消散。
02 黯然神伤,中资不断退出欧洲足坛
2018年伊始,国家发改委发布《境外投资敏感行业目录(2018年版)》,体育俱乐部等行业被列入境外投资敏感行业。就在这个时间点,万达集团宣布出售手中持有的18%马德里竞技股份。但仍保留了部分合作项目,其中就包括马竞现在的主场万达大都会球场。
7月,一度被取消欧战资格的AC米兰内外交困,一向不差钱的李勇鸿因无力偿还埃利奥特对冲基金之前为他垫付的3200万欧元的增资资金,导致AC米兰易主。此后,夏建统也因战略问题导致资金不足最终将阿斯顿维拉出售给NSWE公司。▲ 李勇鸿。(图源:Pinterest)
而试图向西班牙足坛取经的中国足球教父般的人物徐根宝也在7月份新赛季开始前正式签署了注销文件,放弃了他经营三年的曾冲上西乙A级联赛的洛尔卡俱乐部。
2020年,受疫情等多方因素的影响,中资俱乐部的经营问题和资金链问题被不断扩大。2月,意甲球队帕尔马发布声明称,由于未履行注资承诺,蒋立章被股东大会认定自动放弃所有股份,完全退出俱乐部。随后,苏宁集团出现巨大的经济危机,导致国际米兰出现工资拖欠等问题,欧洲足坛对中资的好感和信任度一度跌至谷底。
至此,曾经欧洲掀起巨大波澜的中资力量大多黯然退场。
03 辉煌背后,中资旅欧究竟带来了什么
不得不承认,大量的中资布局欧洲联赛,对当时的欧洲足坛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苏宁的入主帮助国际米兰重登意大利足球之巅,狼队也在中资帮助下杀回英超,马竞与万达的合作也让俱乐部赚得盆满钵满。
但也有许多俱乐部在中资管理下支离破碎。洛尔卡俱乐部虽然保留了头衔,但仍未逃过解散的命运。阿斯顿维拉在中资控股期间未能冲超成功,并开始出现财务问题,夏建统本人也亏损5000万英镑。尼斯队老板李建和郑南雁虽通过出售股份净赚6000万欧元全身而退,但经营期间的惨淡战绩还是让球迷愤怒不已。
另一方面,中资旅欧也确实带给了许多中国球员踏足欧洲顶级联赛的机会。武磊能够来到西班牙人一方面是自身相对优秀的水平使然,另一方面也与西班牙人的中资背景难脱关系;同时像中国球员何朕宇、王佳豪这样的年轻小将此前也有机会到欧洲锻炼。(图源:Sports Finding)
细细回味近7年来的中资之旅,大多数企业都难以适应欧洲俱乐部的管理方式而惨淡退出。既没赢得欧洲球迷的后感,也损失了真金白银,最终两手空空。资本的力量虽然强大,但面对不同社会的文化和管理理念,如何真正尊重理解当地足球文化,如何在差异中寻求平衡,才是成功运营海外俱乐部的关键。
还有部分资本家打出的旗号是为了拯救中国足球而出资欧陆足坛,但事实证明,中国足球的发展仍然需要自身的力量。只有务实的从青训着手,尊重足球运动的发展规律,中国足球才有未来。
“潮起潮落”,中资出海将会更加专业和理性。
评论